古惑的戲:
《明明》還以為是一套江湖電影,那知是一套着重畫面表現的超現實電影。
《黑色名單》以為是一套陰沉的二戰電影,結果卻是一套多元素大雜燴的娛樂 / 尋兇片。
從前有看過影評才去看戲的經驗,對內容的理解被影評局限了,這兩套戲都是在沒有什麼了解的情況下去看,結果......算是出人意表吧。(說不上是驚喜)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檸檬茶:
會考中文作文以「檸檬茶」為題,blog 界一番惡搞,高興非常。
香港Blog 界巨人思哲稱,考試令所有人都必須通過同一個基準來證明不同的才能,打擊個人創意。我以為,香港的考試只是真實得叫人沉重。香港考試考的,只是一個才能 - 就是「識唔識做」,考試的基準就是那樣,明明白白的列出來 (不要告訴我你沒有看過marking scheme),考的,就是你會不會 / 能不能去跟隨那個標準。
扼殺創意嗎?就沒有為有創意的人提供incentive 這一點來說,的確是的。不過考試沒有考創意就不等於平常都不可以有創意啊。我的中學同學,不泛創意十足的人,當中有考得好的,也有成績不好的。只是考得好的不會跟考試的基準作對,考得不好的,有很多原因 (懶是主因),但也有硬是要在考試中証明自己創意的。有一位中學師兄,現在在搞劇團,是個不折不扣的創作人 - 同時也是高考狀元。當然,你可以說沒有理由要服從吧?但在實際環境中,我們不是要在有限的情況中創作嗎?見工面試又可以發揮多少創意呢?在工作中,是表演自己創意,還是跟隨客戶的標準呢?
我以為,考試要考學生能否「審時度勢」,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有創意,什麼時候可以沒有,是沒有什麼問題的。如果說因為考試沒有考創意,就令人沒有了創意,這個說法是不是高估了考試的能力?
附錄:
檸檬茶 (懸疑版)
「凍檸茶,唔該。」
「賣哂。」
「咁熱檸茶啦。」
「就係咁多?」
「嗯。」
[完]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